德國地名有跡可循
德國地名之所以會如此同質(zhì)化,是因為大部分地名都是有跡可循的。一般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個在末尾的詞根和一個放在詞根前的定語,其中詞根往往取自于周圍的環(huán)境。
例如一些以-bach結(jié)尾的地方,大概率是附近有或曾有一條溪流,(Bach在德語中是小溪的意思);以-burg(堡;要塞)或-berg(山)結(jié)尾的地方,很可能是這個地方處于一個要塞附近或山腳下。而城堡,則由于其具有庇護功能和防止敵人入侵的強大作用,常常被擁有它的城鎮(zhèn)直接拿來命名,以此彰顯自己家鄉(xiāng)的穩(wěn)固性、安全性。
還有一些以-heim(家)或-hausen(房子)結(jié)尾的地方,代表著創(chuàng)始人在這兒創(chuàng)造家的感覺。
此外,有些地名的后綴是沒有獨立意義的,比如在巴登-符騰堡州常見的以-ingen結(jié)尾的地名。-ingen源于古日耳曼語,表示一個群體的成員,例如錫格馬林根(Sigmaringen)的本意是“錫格馬人的地方”。還有,假設(shè)有一個叫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的人在全國各地都很有名,那么,弗里德里希(Friedrich)所在的這座城市也會被直接命名為“弗里德里希城/鎮(zhèn)”。
當然,也有一些地名太過古老,很難考究,往往就會比較簡單,例如美因茨(Mainz)、特里爾(Trier)等。
常見地名背后的詞源
基于上文的規(guī)律,我們再來看看一些常見地名背后的詞源。
1
斯圖加特
Stuttgart
斯圖加特以前是斯瓦比亞公爵魯?shù)婪騽?chuàng)辦的一個馬場。后來的城市名字就由此發(fā)展而來。其中stutt-來自于Stuot(牛群;種馬),-gart則來自于Garten(圍墻;園地)。
2
漢諾威
Hannover
漢諾威是由中低地德語的ho(高)和over(海岸)組成的。漢諾威的居民描述他們的家鄉(xiāng)用到的說法是:to dem(e) hohen over。但隨著時間的推移,to和dem/(e)逐漸消失,hohen over 漸漸演變成為Hannover。
3
法蘭克福
Frankfurt
法蘭克福詞根-furt則是舊高地德語,意思是 "通過河流的通道",其定語“Frank”是指定居該市的法蘭克人。
4
科隆
K?ln
公元前57年,科隆成為羅馬殖民地。公元50年左右,羅馬皇帝克勞狄斯將該地命名為“Colonia Claudia Ara Agrippinensium”,后來只有其中的colonia被保留了下來,進而演變成為K?ln。因此,科隆意味著 "殖民地"。
5
慕尼黑
München
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慕尼黑,其實是在一個僧侶居住的地方建立的。這個城市的名字最古老的來源是apud Munichen,意思是“有僧侶”。所以慕尼黑城市的本意指的是:靠近僧侶的城市。
其實,德國大部分的城市名稱都是有歷史文化淵源的,蘊藏著該地環(huán)境的某些特征,例如存在河流、山川、城堡,或是代表著一類特殊人群,一些美好的愿景。只要愿意去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德國地名背后的德語內(nèi)涵。
責任編輯:版權(quán)所有:http://www.xpob.cn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本文關(guān)鍵詞:杭州小語種培訓(xùn) 杭州德語培訓(xùn) 杭州法語培訓(xùn) 杭州日語培訓(xùn) 杭州西班牙語培訓(xùn) 杭州韓語培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