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舉國同慶,歡度新中國成立73周年。今天(10月12日),就是西班牙人們的國慶公假日了。
但是,和咱們舉國歡慶不同,有很多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人都十分討厭這一天,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故事是醬紫的……
時間來到1492年的10月12日,這天上午,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的哥倫布一行,經(jīng)過30多天不見陸地、不靠岸的航行,終于抵達和登上了西半球的第一塊陸地,從此歐洲進入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地理大發(fā)現(xiàn)成就了西班牙的繁榮與昌盛。于是一批又一批的西班牙人循著哥倫布開辟的航線,前往南美洲,帶回豐碩的財富。時間過去300年之后,美國發(fā)起紀念日活動來紀念美洲被發(fā)現(xiàn),人們將這一天或這一天前后定為“哥倫布日”。而西班牙更是將這一天定為國慶節(jié)(Día de la Hispanidad)予以慶祝。
所選擇的日期象征著這樣一個歷史事件:西班牙即將結(jié)束基于我們文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國家建設(shè)進程,并將西班牙的各個王國整合為單一君主制度,開啟語言和文化突破歐洲邊界的投射時期。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為了紀念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于1492年10月12日發(fā)現(xiàn)美洲。
并且,10月12日也被稱為西班牙語世界之日(el Día de la Hispanidad)。然而,拉丁美洲的一些西班牙語國家并不喜歡這一天,同樣也是因為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導(dǎo)致后來他們的國家被殖民,財富和文化也被掠奪。所以,在被稱為西班牙國慶日之前,10月12日被稱為種族日(El Día de la Raza)。
如今,除了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西班牙語國家也將10月12日定為公共假日,不過名稱和含義有所不同。例如,在阿根廷,自2010年以來,這一天被稱為“文化多樣性日”;在智利,它被稱為“發(fā)現(xiàn)兩個世界的日子”;在委內(nèi)瑞拉,它被稱為“原住民抵抗日”。
故事聽完了,再順便來看看西班牙國慶日有哪些有意思的儀式。
與我國的國慶日一樣,每年10月12日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馬德里市舉行閱兵儀式。
自1987年起,西班牙國慶節(jié)都會由國王檢閱海、陸、空三軍部隊。去年10月12日,民眾觀看了費利佩國王和萊蒂齊亞王后的汽車抵達馬德里卡斯蒂利亞大道的閱兵式。
皇家衛(wèi)隊在馬德里街頭進行國慶節(jié)游行,此次游行也是繼2020年新冠疫情暫停后重新恢復(fù)的儀式。一家子可以從陽臺上觀看國慶日的武裝部隊游行,他們的陽臺裝飾了一面西班牙國旗。此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儀式:西班牙的國慶閱兵上會有一只公綿羊,因為它是西班牙(海外)軍團的吉祥物。西班牙軍團非常有名,最初是派去非洲作戰(zhàn)的,由很多外國人和囚犯組成的軍團,所以也叫海外軍團(la Legión extranjera)。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只精銳部隊,外國人數(shù)量也不占多數(shù)了。因為他們的英勇無畏,也被叫做“死神的戀人(los novios de la Muer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