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表平臺:美國medium
原作者:丁憶齡
在美國,有一句名言廣為流傳:“有多少個自閉癥兒童,就有多少種自閉癥”。這句話背后的意味是,“自閉癥”這個標簽不能概括任何一個兒童,因為自閉癥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病癥。所以,不少家長的博客或者民間組織的平臺都是以兒童的名字命名,而不是“自閉癥兒童”。這種深刻的、而不是點到為止的關懷,顯然是讓人動容的。但是美國關于這類孩子的互助,更多是停留在民間互助層面。
那么美國的這種思路會給我們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能給美國的孩子帶去什么呢?
在過去的這個冬天,在西諾教育留學中心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籌備了于楊綾子學校舉辦的“來自星星的畫語”自閉癥兒童畫展,同時做了不少關于自閉癥兒童的媒體報道方面的研究。
“來自星星的畫語”自閉癥兒童畫展
我也做了反思,思考我們在中國的自閉癥關懷與美國的優(yōu)勢和差距。對于自閉癥的去偏見,也許是美國做得比我們更多。但是我認為,中國的有效組織和來自正規(guī)學校的關懷,也是我們的優(yōu)勢。
在美國,教育是非常多元化的,所以有的時候會顯得比較松散。例如,在美國并沒有九年制義務教育,你甚至可以選擇不送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而在家庭里由父母教課程。這種家庭課程教育(“home-schooling”)背后的精神是美國的自由主義。
但是這亦不得不讓我懷疑,如果一個自閉癥兒童誕生在了關懷意識沒有那么強烈的家庭,是否可以有一些官方的目光去幫助其成長。這時候,也許中國的自閉癥關懷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比如此次畫展舉辦地楊綾子,坐落在優(yōu)美的錢塘江畔,就是一所有組織、有專業(yè)、針對性地去教育和關懷這個群體的學校。這種級別的資源調動,顯然是強調個人自由的美國無法比擬的。
于是我萌生了在美國平臺報道楊綾子學校舉辦的畫展,一方面想交流一下中國的這種組織性地展示自閉癥兒童的才華的力量,幫助美國的自閉癥孩子打開更多的空間。另外一個想法是,這些畫實在是很棒,讓我無法不為之感動。它們不僅想像力極其豐富,而且用色大膽、天真爛漫。不少畫即使脫離了這個自閉癥畫展的框架也是可圈可點的。
一些畫中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例如《白蛇傳》)的處理,可以理解為對于自身文化的一種好奇,在國際交流中更加凸顯出價值;另外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的他們,也用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他們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更五彩斑斕。我迫切地想讓更多人知道。
抱著這樣的初衷,我選擇了medium這個年輕但是活力的平臺報道了這則畫展(今年世界首富貝索斯也是在這個平臺上公布他的最新情況),雖然這則報道還非常渺小,但是希望可以拋磚引玉,成為蕩起漣漪的一顆小石頭。
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相聚一堂,自行發(fā)揮,一起繪制了數(shù)幅頗令人驚艷的畫作。這些孩子患有自閉癥,他們的畫作展現(xiàn)了一種純粹的好奇、一種不受束縛的繪畫角度,不得不令人聯(lián)想起西方二十世紀頗為流行的“素人藝術”和中國的梵高奶奶。
20世紀的歐美素人藝術
20世紀的歐美素人藝術
中國的梵高奶奶作品
中國的梵高奶奶作品
他們的畫作中最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對于色彩的運用。熟悉美育的人都知道,美術教育中色彩是最難教,亦是最有意思的一個科目。相比造型等“功夫”,色彩和人的感受情緒都更加直接相關,老師更加容易自成流派?;加芯窦膊〉蔫蟾?,對于美術史最大的貢獻也在于顏色的運用。他用色完全不按照現(xiàn)實,幾乎是根據(jù)自己對于色彩的獨到體驗著色。而這種用色法反而更加具有感染力,為后世所稱道。
這種大膽的用色也可以在這些孩子的畫作中看到。他們會用紫色和綠色去描繪人臉陰影、用紅色去描繪背景,而色調也整體比寫實畫法更加明麗。雖然認為有自閉癥的兒童就是雨人式的“天才”本身也是一種變相偏見,但是他們不過快入世的成長環(huán)境的確幫助他們保存了對于外界世界的別樣的敏銳。創(chuàng)作藝術的第一步往往是源自于對于外界的感官體驗,他們在體驗層面就似乎比常人要更加爛漫,也因為而顯得別致。
圖一:潘成城,2001,靜物瓶花
圖二:黃太陽,2018,棒棒糖
圖三:黃太陽, 2000,雷峰塔
黃太陽2000年的《雷峰塔》還用一種新鮮的、時下的方式去繪畫了一則在中國被廣為傳頌的民間故事:白蛇傳。這則故事見于明朝馮夢龍編輯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而故事地點正是此次繪畫的舉辦地,俗稱“人間天堂”的花園城市杭州。在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和尚騙許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許仙,被法海鎮(zhèn)在雷峰塔下。后其子祭塔,雷峰塔倒塌,終遇救。黃太陽描繪的就是這么一個情景。也許是因為發(fā)生在遇救的那剎,他的筆下鮮有沉痛,而是充滿了明快。
圖四:張吳杰,2003,臉譜
張吳杰的臉譜的別致之處在于,它是有軟泥堆積而成的圖案。因為軟泥的特性,圖案猶如浮雕一般有一定的厚度,仿佛這張臉譜是半三維的面具。
圖像是超越語言和國界的交流方式,我們這次報道這個別具意義的活動,也是希望美國人民可以看見在中國的這一群有視覺表達力的孩子,也可以一同欣賞他們的富有想像力的創(chuàng)作。
END
責任編輯:版權所有:http://www.xpob.cn 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關鍵詞:杭州小語種培訓 杭州德語培訓 杭州法語培訓 杭州日語培訓 杭州西班牙語培訓 杭州韓語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