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是座古城,走進(jìn)這條小巷你更覺得是走進(jìn)日本古裝電影里。津子帶我進(jìn)了暗暗的小巷,光滑狹窄的石板路,兩旁古檐瓦屋,轉(zhuǎn)角寬敞處陽光乍現(xiàn),街燈還亮,幾只貓兒在閑逛,巷內(nèi)寂寥無人。走進(jìn)這鰻魚飯店一樣是靜靜的,客人卻坐滿了,坐著的人不是埋頭吃飯,就是默默等待。
坐下先來碗鰻魚內(nèi)臟煮的清湯,湯內(nèi)幾細(xì)橘皮散發(fā)芳香,清湯入口鮮甜潤喉,清潤了我的口腔和味蕾。然后侍者端來一個漂亮的漆器方盒,放下后他稍微鞠一個躬,恭敬地往后退一步,悄悄離去。鞠躬時他的眼神一直注視著那盒鰻魚飯,顯然這不是他對客人的恭敬,而是向那盒鰻魚飯的膜拜:當(dāng)你永遠(yuǎn)做著一碗飯,這無盡時空里的光,必然是彩虹,一個永恒的希望。一碗飯是一個信仰,對這家人的確是這樣。
看到他們以虔誠的恭敬對待這碗飯,我肅然起敬,恍如走進(jìn)佛堂,心平靜了下來,步履小心翼翼。
我慢步走過蓮花錦鯉池的小花園,迎面從廚房走出來的老先生笑著向我微微鞠躬。經(jīng)過廚房,我看見里面每一個人都目不斜視,專心在忙著。我在想,這是日本人的工作態(tài)度,還是只有這家人是這樣?這一家人每朝起來,孜孜不倦烹煮這碗飯,歲月在蹉跎,他們分秒必爭:總是心如止水凝神專注地做著,撰寫著一個寫不完的故事——他們的命運。四百多年仍孜孜不倦地做著同一碗飯,這碗飯的動力于他們肯定是永恒的希望,那份精神的煥發(fā)猶如宗教的熱衷,否則怎能走過了四百年的萬重山水?
我揭開漆器彩花飯盒,鰻魚厚厚一層壓在飯面上,下面沾滿醬汁的米飯冒著蒸汽,撲面香醇的鰻魚鮮香味!長長的一團(tuán)鰻魚飯夾在筷子上,深深放入口中,大口噬咬住,慢慢從口中抽出筷子,口里剩下的全是甘鮮馥甜的鰻魚飯,這是多大的享受。吃鰻魚飯不是吃飯或吃鰻魚,吃的是兩者完美結(jié)合在醬油中起變化的滋味。這鰻魚甘鮮腴甜,鰻魚肉身松軟,纖維卻不松散,予人良好的口感。米飯糯綿可口,兩者在口中細(xì)嚼的味道好到只許天上有,試問四百年來,多少滋味在里頭?吃的就是這滋味!
這家京都鰻魚飯店經(jīng)營了四百多年,這四百多年來做著同一碗鰻魚飯。他們說在古時候,有位看似他媽媽的老婆婆陪著一位武士來。她坐在對面看著武士吃飯,自己茶也不碰,靜默地坐著,武士吃了一盒鰻魚飯后,喝了杯茶,她將劍遞給武士,他深深地望了老婆婆一眼,就當(dāng)場寬衣,切腹自殺。他自殺后,老婆婆冷靜地收拾好尸體,用席子卷起捆綁好,用木頭車默然地推走,以后就再無音信。
這些故事使你恍如吃著人間的傳奇,你感覺到粒粒米飯字字細(xì)語,在說著斜照暗光下,屋檐下這小窗臺的今生來世。這是味道嗎?也是味道吧!
津子感嘆,人生要是像這碗鰻魚飯多好!四百年如一日,被奉為信仰,這盒漂亮的鰻魚飯因而有了光環(huán),成了這一家人的精神偶像!
走出小巷,陽光多了,但街燈仍亮著,我問津子,原來這街燈是整天開著的,古時候如此,一直不變。這鰻魚飯當(dāng)然是好吃,但這傳統(tǒng)在今日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可能這怪怪的感覺正是它的誘人之處。怪怪的,有點神秘,這正是日本。這里多少四百年的傳統(tǒng)店鋪手藝,四百年堅持不變的習(xí)俗,多少四百年放在心里默默無言地說話?(
西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