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名詞首字母需要大寫。相信每個德語學習者都對這條規(guī)則耳熟能詳。但是,大家有沒有好奇過這是為什么呢?
歷史淵源
在最早的古德語中,手稿通篇都是用小寫字母書寫的,大寫字母只在古高地德語中作為裝飾性首字母出現(xiàn)。后來經(jīng)過幾個世級的發(fā)展演變,書面德語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逐漸出現(xiàn)了首字母大寫這一語法規(guī)則。此后首字母大寫也漸漸進入了其它歐洲語言,例如,在英語和荷蘭語中,國家名、語言名的首字母需要大寫,在法語中,國名的首字母需要大寫。
【圖源:pixabay】
起初,德語的大寫規(guī)則跟現(xiàn)在的英語差不多,首字母大寫僅局限于句子的開頭和專有名詞,例如人名、地名、書名、街道名等等。但在16世紀前后,為了強調(diào)文本中的特定單詞,出現(xiàn)了名詞首字母大寫這一語法規(guī)則,并得到了普及。
名詞首字母為什么要大寫
1?? 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流暢性
名詞首字母大寫的批判與反對
雖然“名詞首字母大寫”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流暢和區(qū)分詞性,但是在德國語言學發(fā)展的進程中,時不時會出現(xiàn)對“名詞首字母大寫”的批判和反對,主要體現(xiàn)在美學、語法規(guī)則和實際使用等方面。反對者們認為大寫字母的使用會導致文本結構更加分散,從而增加閱讀難度,還會使文本顯得笨重,不太現(xiàn)代。
其中,被認為是德國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的格林兄弟(Jacob Grimm和Wilhelm Grimm),也在這個問題上明確表示過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迂腐幼稚的頂點”,“實質上是在濫用大寫字母,應當受到譴責”。
在魏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時期,政府曾致力于重新恢復“小寫字母書寫名詞”的規(guī)則。1925年,包豪斯(Bauhaus)甚至采取了一種極端的措施,嚴格拒絕所有的大寫字母,包括句子的首字母,倡導完全的小寫書寫。
在1996-2006年的正字法改革中,“名詞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寫”成了討論的焦點。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最終人們決定把它保留下來,主要原因是通過強調(diào)名詞在句子功能上的重要位置,讀者能夠更好地定位和閱讀文本。
【圖源:pixabay】
如今,Duden(杜登詞典)中規(guī)定,所有像名詞一樣使用的表達方式都要用大寫字母標記:„Substantive schreibt man gro?“ (Dudenredaktion Hg. 2009: 57)。(名詞是大寫的)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當今社會,人們已經(jīng)習慣用鍵盤打字代替手寫。在手機短信、線上聊天和其它電子信息中,德語的普遍做法也是通篇使用小寫。因為這省去了惱人的切換字母大寫鍵,因為不斷移動手指按鍵會打斷寫作的流程。但是,在正式的書面文件中,“名詞首字母大寫”這一規(guī)則仍然需要遵守。
在德語中需要大寫的情況
責任編輯:版權所有:http://www.xpob.cn 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關鍵詞:杭州小語種培訓 杭州德語培訓 杭州法語培訓 杭州日語培訓 杭州西班牙語培訓 杭州韓語培訓